学校美育亟待补齐短板-凯发旗舰厅官网app

作者:李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承担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使命,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各地各类学校积极建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可谓百花齐放,在机制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要实现《意见》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学校美育实践中仍然存在政策支持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和瓶颈,亟待补齐与突破。

强化政策支持

从各地各类学校实践来看,美育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活力的综合性功能还有待提升,学校、家长等主体对美育的认识存在片面化等倾向,或将美育局限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忽视其他学科的美育作用;或重技能、轻素养,将美育窄化为竞赛、考级,以名次、等级衡量美育成效。

对此,建议教育部依据《意见》等顶层设计,出台实施细则或指导政策,厘清“美育与素质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美育的任务、标准、评价机制、资源保障等,凝聚对美育的共识,明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原则和路径,并牵头建立美育协同工作机制,与文旅、人社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意见》等政策要求,加大资金、场地、设备等支持,夯实学校美育的物质基础。

建强师资队伍

教师是美育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区域美育资源的开发,但整体来看,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师总数和专任教师中的占比较低,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的美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很多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而且学校音乐、美术等美育学科教师与艺术培训机构教师的待遇差距明显。

对此,要多措并举,不断壮大、优化美育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美育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其一,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编制管理要求和教育教学实际,定期招录、补充美育教师,做到应配尽配,可以聘请民间艺人等作为美育教师的力量补充。对存在美育教师大量缺编问题的农村中小学,各地还应采取美育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予以支持。其二,进一步明确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培养目标,增加招生人数,尤其要注重培养小学阶段的美育“全科教师”。其三,加强美育教师培训、培养,通过举行研讨会、工作坊等方式,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提升美育理念、更新知识储备。其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除了考试考核,还可通过教学观摩、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对美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美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其五,提升美育教师尤其是乡村学校美育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向美育教师适度倾斜,建立优秀美育教师奖励机制。

创新美育课程

课程是美育的抓手和依托。现实中,一些学生对美育的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与美育课程创新性、实践性、趣味性不强关系密切。

对此,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化美育教学实验,将美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电影等融会贯通,打造美育通识课和专业课,同时注重将美育理念有机融入语文、数学、历史等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美育课程建设上,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把美育教材、优秀教案、地方特色资源等上传到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的差距,特别是要发挥“专递课堂”的作用,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提供优质美育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生动、更丰富的体验。

配好硬件资源

目前,学校美育在硬件保障的量与质上差距不小,很多学校场地设施不到位、器材配置不足,客观上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难度。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要担当有为,筹措资金,提升学校美育教室配备率,改善美育教学器材设备条件。资金和设备的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如政府部门拨款、学校内部资金、捐赠资金、合作资金、项目资金等。比如鼓励社会机构、组织、个人捐赠,设立美育设施建设基金;学校采取拍卖美育教学楼冠名权、销售师生艺术品等方式向社会筹措资金;企业与学校合作,定向捐赠美育设备,换取在校内的宣传广告位;建立美育资源调剂机制,将东部经济发达省市闲置的部分美育资源,调剂到中西部学校。各类学校也要因校制宜,提高美育器材的使用效率,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比如乡村学校可充分利用乡土优势,把山川草木、春种秋收和民俗技艺、民族文化等变为美育资源。

联动社会力量

美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合课内课外、融合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展、演、赛、研学共同发力,构建“大美育”格局,学校与培训机构、文化团体等联动开展美育活动,对于高质量开展美育至关重要。

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吸引文化团体和有资质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等与学校联合办学,丰富美育资源,提供美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形成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的合作共建机制,盘活各类美育公共资源,教育部门与文旅部门协同,对师生走进艺术馆、将公共美育机构引入学校等作出制度安排,引入非遗、动画设计等实践性美育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园,进馆、看展、听音乐会,参加文体活动,参观文化企业,获得更多元的审美体验;参加义卖、义演等艺术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过程中,感受美的价值和意义。

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高质量美育的机会,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向美向善、国家教育兴盛至关重要。为此,全社会要形成合力,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切实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创新。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9日 15版)

(作者:孙宗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