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故事第二季追梦人(共11集)第一集:不忘初心 刘孝英-凯发旗舰厅官网app

应用市场下载(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今日铜鼓app

视频点播、图文资讯、生活服务、多频互动、现场报道。这里最权威、最全面。

pc端地址:


刘孝英:失明老奶奶心中的光明世界

采访时间:(2015年至2020年)

洗衣做饭、种菜打柴、养鸡养鸭、照顾家人……这些事儿对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来说,都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有一位从小失明的八旬老奶奶,她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还养育了3子1女,照顾好大自己11岁的老伴。在照顾好“小家”的同时,她还将广播里学到的党的政策方针讲给大家听;为贫困儿童寄送了十多件亲手织就的爱心毛衣;贱卖了自家耕牛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她就是高桥乡花山村的刘孝英老奶奶。

心怀感恩,当生活的强者

刘孝英生于1943年,娘家在铜鼓县温泉镇。她出生时因眼角膜发育不全,眼睛仅有微弱的感光,长到几岁时微弱的光感都消失了。当时有人劝父母遗弃她,但是她的家人都不舍得抛弃骨肉亲情。

眼睛看不见,可以用手去触摸和感知,用鼻子去闻。外婆和奶奶对她倾注了非常多的爱,拉着她的小手去感知世界,手把手地教她做饭、洗衣、缝扣子……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学会了许多基本生活技能,在家中能够做到生活自理。隔壁邻居有一位小学教师,还经常教她拼音和普通话。

1965年,刘孝英结婚了,嫁到了高桥乡花山村。这一年被她看成最难的一年:“丈夫每天早上出去干活,忙到晚上才能回来。我哪里都不能去,一个人在家不仅没有伴,还磕磕碰碰,经常摔倒,感觉快活不下去了。”后来,一位女解放军住到了刘孝英家。这位女解放军有文化,很热心,经常和她交流,教她背毛主席语录,讲愚公移山和很多英模故事,鼓励她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女解放军只住了4个月,却让这个双目失明的农家女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刘孝英从自强自立做起,慢慢练就了一种独有的记忆方法。她将家中物品的摆放位置以及门槛、台阶、水沟等位置都记在心里,甚至摸索着熟悉了房屋周围的路、石、树和菜地。

慢慢地,她再也不会那么容易磕碰和摔倒了,种菜打柴、养鸡养鸭等活儿,也都能自己做了。由于心灵手巧,勤劳肯干,她和丈夫还抚养了4个孩子。

自强自立,成种养的能手

1966年,刘孝英第一次听到广播,从此与收音机结缘。独自在家时,她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收音机,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事,还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变成了小山村里最“新潮”的人。

刘孝英经常给乡亲们讲她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新鲜事,还把自己学到的种养知识传授给乡亲们。因为讲究科学种养,种的菜、养的鸡鸭长得好,她还多次被评为花山村的“种养能手”。

“奶奶、父亲、弟弟、妹妹都是共产党员,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入党。”刘孝英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1年5月,刘孝英在棋坪镇卫生院治病时,得知入党申请获得批准,激动得一夜未睡。

刘孝英宣讲党的政策

尽管住得偏远,刘孝英从来不会落下一次党员会和村里的大会小会,因为这是她为乡亲们服务的好机会。“现在国家讲依法治国,我就把从广播里听来的法律知识,用方言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刘孝英说。她还把从广播里学到的中医养生、健康饮食、健身方法等传授给大家。


无私奉献,做爱心的使者

刘孝英依靠自己的双手照顾好家庭,更可贵的是她长期坚持参与公益活动。

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刘孝英贱卖了自家的耕牛,在家人的陪护下,步行15公里山路,把1000多元卖牛款送到了捐献现场。

刘孝英有一双巧手,学会了织毛衣,能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我学织毛衣是凭着感觉织的,我能记住每一针的织法,我还会织各种花色,我织起来虽然比别人慢,但是一针都不会错。”刘孝英说。

2007年,刘孝英从广播中得知了恒源祥集团组织的“恒爱行动”后,就一直坚持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毛裤,她托人从铜鼓县城带进去毛线,织好后再托人带到县城邮寄给孤残儿童。普通人织一件毛衣只需要一周时间,刘孝英就需要二十多天。但刘孝英一直坚持,她先后编织了爱心毛衣、围脖1000多条。

收到爱心手套的孩子们

刘孝英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情。我做不了大事,我总可以做一点小事。只要我还能织得动,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毛衣和围脖,我就会一直织下去。”

刘孝英说“我们家是贫困出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奶奶和父亲都叮嘱我要不忘党恩。我还有最后两个心愿,一个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攒下一点钱去献出一份特殊党费;另外一个就是在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做最后的奉献。”

制作:卢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