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攻坚 养好“科技猪”-凯发旗舰厅官网app

日前,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发布,由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完成的“山下长黑猪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入选。这是该项目继2022年问鼎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后,再斩殊荣!彰显了江西农大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中国是世界生猪生产第一大国,养殖总量占全球50%以上,但商业化生产猪种的核心种质90%以上依赖进口。加强生猪种业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山下长黑猪新品种的创制成功,是江西省从1999年至今24年来,培育的第一个畜禽国审新品种,攻破了国外垄断高端种猪资源领域的技术壁垒,成为实现国家生猪种业自立自强、核心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猪吃得多,长得少;做肉汤时,有的猪肉味道鲜美,有的却不太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江西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给记者揭秘:影响猪肉品质和生猪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猪基因组的差异,科研人员通过对猪基因组的研究,能够快速找到拥有优良基因的种猪。

江西农大的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技术,从遗传上改良种猪和商品猪,根据育种的目标,可以选择增加体长高、多的值的猪,进行育种选择的组合。

毛色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毛色的稳定遗传是新品种成功培育的前提条件。毛色分离的“花猪”会直接影响种猪的销售价格,导致种猪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解决毛色分离这一难题,研究团队破译了山下长黑毛色分离的遗传机制,形成了毛色纯化技术。

在创制山下长黑的过程中,团队还在国内外首次研发了耐粗饲、节粮型肠道菌群育种技术,形成了测定更便捷、数据更准确的胴体肉质测定技术,开发了更有针对性、准确性提升20.41%的选种选配技术。

此外,科研团队还运用了前期取得的多肋、肉色、优质猪肉选育及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等多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育种专利新技术。一项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运用,为山下长黑的成功研制,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种猪素有“猪芯片”之称,在整个养猪产业中,种猪资源直接决定了养猪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质好、风味佳”的土猪肉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为我国地方猪种的发展带来有利契机。但地方猪种体型偏小、料肉比偏高、生长缓慢、瘦肉率较低,使得地方猪种与以“杜长大”( 美国的杜洛克猪、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为代表的进口猪种相比,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差距明显。

如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让“质好味佳”的本地生猪具有进口种猪的生产性能,是成为地方猪种发展首要解决的难题。

2013年起,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优质猪肉需求和国家生猪种业发展的需要,黄路生院士团队开始了优质种猪资源的选育工作。

“选育之初,我们就把目标定位为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省精料。”团队成员郭源梅介绍。按照这一育种目标,研究团队甄选出4个地方猪种、2个外来猪种,根据杂交后代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测定的最优结果,最终确定了以巴克夏为父本、里岔黑猪为母本的最佳杂交组合。

历经十年、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新品种山下长黑终于在2022年培育成功。

这一新品种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据悉,“山下长黑”猪被毛全黑、体型长大、头颈清秀、眼睛有神,“背膘25毫米左右,瘦肉率59%左右,肋骨15对,肉色评分3.5分,料肉比在2.8~3之间。”2022年,测定现场专家给出的数据,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品种!”在专家看来,山下长黑新品种主要生产性能已接近长期选育的外来第一父本长白猪,它的肉质性状远远超过了长白猪,为优质肉猪的生产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做第一父本的黑猪品种。

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欢迎的十大品牌猪肉,第十九届、二十届中国畜牧博览会科技创新产品银奖……这几年,山下长黑新品种还获得了诸多奖项,企业和农户喂养山下长黑的意愿也在不断高涨。

截至目前,山下长黑种猪已累计向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9省43家黑猪养殖(育种)企业推广15000余头祖代种猪,种猪销售额超过1亿元。

接下来,黄路生院士团队将进一步扩大育种群体,持续选育提高,对标未来国内国际第一父本,继续突破现有生产性能和技术水平,抢占科技制高点,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